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电动化只是序幕 智能汽车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
-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我们选准了技术路线,政府的推进政策合理适当,再加上企业的快速转型,使我们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规模化,最终赢得了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主要汽车公司的高度认同,由此推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革命。”
12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表示,尽管中国自2011年起,在全球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实现了换道先行,但“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
“目前,人们所担心的充电难、续航短、不安全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变革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在陈清泰看来,“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汽车智能革命需协同创新
“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这场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陈清泰如此表示。
陈清泰同时认为,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这些因素与汽车革命交互融合,为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
如近年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动下,汽车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转变为“移动智慧终端”,带给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将汽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推向新高度。
“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化时代最大的特征是汽车生态和手机生态加速融合。软件定义智能终端,科技巨头凭借软件定义能力掌握产品定义能力与供应链议价权,从而颠覆行业的盈利模式与现有估值体系。”华泰证券研报如此认为。
在此情况下,智能汽车的核心标签——智能座舱产业甚至被认为将迎来“爆发时刻”。
信达证券分析师此前就预计,智能座舱硬件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达到传统座舱的3~5倍,国内智能座舱市场在2021~2026年间增量规模有望达千亿元。
“我们预计传统座舱单车配套价值量在2500元左右,新增硬件+软件升级后的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有望在0.75万~1.35万元区间,将是传统座舱的3~5倍。智能座舱正处于渗透率加速上行的快速成长期,2022~2026年,总体市场规模有望从900亿元级别成长至2000亿元以上,增量空间超千亿元。”信达证券分析师如此表示。
不仅如此,在新基建等推动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智慧能源等领域水平的持续提升,正在助力汽车智能革命化加速推进。
如工信部联合住建部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新型网络设施、“车城网”平台建设、标准制度完善等,已确定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后续又有成都、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合肥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城市。
在陈清泰看来,汽车智能革命,“在这个阶段单兵独进已经不可能,它需要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成功打造一个复杂的技术和产业系统。为此,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谋划如何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
行业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
“智能汽车的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我国在一些环节依然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我想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陈清泰同时表示:“可喜的是,我国进入智能化、网联化新阶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踊跃加入其中,使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与传统汽车相比,它的属性变了、定义变了、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
“它正在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技术产品,它是一个从A到B的移动机器,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陈清泰如此认为。
而在汽车智能革命影响下,传统汽车产业链也正迎来变革时刻。
“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都面临重构,未来汽车这个新物种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清泰认为,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智能化、网联化涉及的芯片、软件系统、计算平台等软硬件都成了汽车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芯片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成本的20%以上,比2019年的4%要增长五倍。2030年,软件成本占整车成本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60%。
“汽车芯片和软件系统历来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面临较大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在缺芯的倒逼下,我国汽车芯片设计有了快速的进步,我希望这个势头保持下去,直至摘掉这个‘卡脖子’的枷锁,前景可期。”陈清泰如此表示。
而在当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情况下,陈清泰也认为,“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陈清泰表示:“我们必须把未来的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规划、更加系统的顶层设计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把稳方向、稳步前行。”
如何破局前行?陈清泰建议,“要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智能网联汽车的顶层布局,例如如何按照车路协同的思路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动态地调整车路各自承担的智能化技术板块。”
“如何建立面向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如打破部门分割,形成高效协同的推进体制,也是当前非常迫切的一项任务。”陈清泰如此表示。
陈清泰最后强调称:“我们已经在汽车电动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前景已经展现,网联化、智能化涉及的技术和产业恰恰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状况良好的领域。上半场的成功又为我们打赢下半场提供了经验,使我们更有底气。智能化的下半场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我想我们能够成功,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编辑:石英婧 校对:燕郁霞)